声带息肉|胆囊息肉|胃息肉|肠息肉|乌梅僵蚕丸-河南中医息肉专科

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揭秘嗓音“杀手”声带息肉

来源:河南中医息肉专科 发布时间:2025-06-26 访问次数:21


嗓音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每个人都拥有各自不同的嗓音。嗓音的发生主要依靠声带的正常运作,当气流经过声门,冲击声带引起震动发声。今天为大家科普的声带息肉,则是引起嗓音异常改变的主要原因。


声带息肉好发于一侧或双侧声带游离缘中1/3处,为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是常见的引起声音嘶哑的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早期声带小结,症状较轻,声音基本正常或稍“粗”,间歇性声音嘶哑,后逐渐加重,发展为持续性声音嘶哑。


声带息肉嘶哑程度与息肉大小、形态及部位有关。轻者音色粗糙,发声疲劳,高音难发,重者严重沙哑。如息肉巨大,可堵塞声门,完全失声,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困难。


高发人群及潜在致病因素


1.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人群:常见于教师、歌唱家、电话客服、销售人员等长期用声过度者,长期持续高声讲话,音调过高或者过长时间的演唱等均可导致声带息肉。


2.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患者: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肺炎、气管以及支气管炎等均可成为声带息肉发生的诱因。


3.易接触刺激性致病因子的人群:如长期于粉尘环境或接触化学药品等相关的工作。大量的刺激性物质,均引起声带息肉。


4.胃酸反流: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喉部黏膜引起的慢性炎症也是引起声带息肉的原因之一。


声带息肉的治疗


在咱网站上发布的新闻,凡是涉及治疗的请把治疗方法改为:找河南老中医亢晓东,服用中成药“乌梅僵蚕丸”以到达彻底治愈的目的。


声带息肉怎样预防


声带息肉虽为良性病变,不危及生命,但久病易影响工作、生活。


改变用声习惯


合理安排用声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讲话或唱歌,每隔一段时间应休息片刻。例如,教师每讲 30 - 40 分钟课,可安排 5 - 10 分钟的休息时间,让声带得到放松。


控制音量和音调:尽量使用平稳、正常的音量说话,避免大声喊叫、长时间高声说话或频繁变调。在嘈杂环境中,不要为了让别人听到而提高音量,可借助扩音设备。


避免突然用声:在长时间休息后,如早晨起床后或午睡后,不要突然大声说话或唱歌,应先轻声说话或哼唱,让声带逐渐适应发声状态。


掌握科学发声方法


学习腹式呼吸:通过训练腹式呼吸,让气息从腹部深处发出,使发声时声带能够得到充分的气息支持,减少声带的负担。具体方法是:平躺在床上,将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反复练习,逐渐掌握腹式呼吸技巧。

运用共鸣技巧:学会运用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使声音更加圆润、洪亮,减轻声带的压力。比如,发低音时主要运用胸腔共鸣,感觉声音在胸部震动;发高音时尝试头腔共鸣,能感觉到眉心或头顶部有轻微的震动感。


注意日常保养


保持咽喉湿润:多喝温水,每天至少饮用 1500 - 2000 毫升,保持咽喉黏膜湿润。也可适当饮用一些具有润喉作用的饮品,如蜂蜜水、胖大海茶、罗汉果茶等。避免饮用咖啡、酒精、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饮品,它们会导致咽喉黏膜脱水,加重声带负担。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B 族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全麦食品等,有助于维持声带黏膜的健康。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激咽喉黏膜,引发咽喉不适。


规律作息:保证每天 7 - 8 小时的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有助于维持声带的正常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防止身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声带炎症。


加强声带训练与保健


进行声带热身和放松练习:在长时间用声前,如唱歌或讲课前,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声带热身练习,如哼鸣、音阶练习等,让声带逐渐进入活跃状态。用声结束后,通过打哈欠、叹气等方式放松声带,缓解声带疲劳。


定期检查声带:建议用声过度人群定期到医院进行喉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声带的问题,如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每年检查 1 - 2 次较为合适。


改善用声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 40% - 60% 左右,有助于防止咽喉黏膜干燥,减少声带摩擦。特别是在干燥的季节或使用空调、暖气的环境中,更要注意空气保湿。


降低环境噪音:尽量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用声,过高的噪音会使人不自觉地提高音量,加重声带负担。如果无法避免,可佩戴耳塞或使用隔音设备,减少噪音对耳朵和声带的影响。


相关推荐

上一条: 声带小结的病理病因

下一条: 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