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中医息肉专科 发布时间:2025-01-09 访问次数:146
关注肛肠健康
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病变的总称,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
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比较多,小肠息肉比较少。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
一、发生肠息肉的原因
01不良的生活方式
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脂肪类膳食能增加肠道中的胆酸,胆酸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所以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的肠息肉发病率要比长期吃蔬菜及维生素要高。
02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
比较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03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ai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ai病史。
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04基因异常
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ai基因的功能丧失和有关。
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失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ai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