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中医息肉专科 发布时间:2025-01-23 访问次数:134
在我们的肠道内部,尤其是结肠和直肠部位,有时会出现一种类似肿瘤的小肿物,这就是“肠道息肉”。 多数时候,息肉组织不会引发任何不适,从而能“隐匿”于我们体内。
肠道息肉: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
肠道息肉,听起来似乎是个很陌生的词,但它却可能是威胁我们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统计, 95%的肠癌都是从肠息肉转变而来的 。这个数字是不是让你感到有些震惊?
那么,什么是肠道息肉呢?简单来说,它就是在肠道内壁上长出的像小蘑菇一样的组织。
虽然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有些类型的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肠癌的前兆。
不过,当它们长到一定大小或者发生某些变化时,就可能产生相应症状,而这些异常通常能在排便时被发现。
上厕所时的3个“暗号”,你注意到了吗?
1、排便变化
肠道正常运作时,排便习惯是规律的。但肠道存在息肉问题时,排便模式可能改变,便秘、腹泻、腹胀都可能是信号。
便秘时,可能会感觉排便困难,还伴有腹部不适与胀气;腹泻则表现为排便频繁且粪便稀薄。如果发现自己长时间处于便秘或腹泻这两种,则需要引起重视。
2、鲜红色血便
若在便便里发现红色血迹,尤其是鲜红色的,就应当予以重视。肠道息肉,尤其是体积较大或者位于直肠处的息肉,有可能发生渗血。此外,这种出血可伴随肛门的刺痛。
3、腹痛或不适感健康的肠道通常不会使人感到持续不适。然而,肠道息肉却可能引发腹部隐痛,特别是在息肉组织生长或出血时。
这种疼痛程度不一,可能较为轻微,也可能呈阵发性发作,并且还可能伴有胀气、消化不良等症状。
三、什么样的肠息肉容易癌变?
1. 息肉的部位:位于直肠、乙状结肠的息肉容易癌变。
2. 年龄:随年龄增长,特别是60岁以上的患者,息肉癌变的概率逐渐增高。
年龄在40岁以上,如果发生单发性息肉也存在恶变的可能,应予以重视。
3. 息肉大小:息肉大小与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直径大于1cm者恶变较多,特别是直径大于2cm者恶变率高达27%~64%,且外观形态呈分叶状或菜花状,癌变倾向高。
肠息肉较小,且未见增大的患者可遵医嘱进行观察,随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如肠镜等,无需特殊治疗。
4. 息肉类型:如果是增生性息肉或腺瘤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特别是绒毛管状腺瘤特别容易癌变。
如果患有家族性多发性腺瘤型息肉病10年或以上,并且不做任何干预治疗的话,其癌变率可以达到100%。
四、如何守护你的肠道健康?
知道了这些信号,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肠道健康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它们可能增加肠道息肉的风险。
2、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
3、定期体检
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4、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心情愉悦可以促进肠道健康。正如古人所言:“喜则气和志达,精神乃治。”
5、学会观察自己的便便 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但了解自己的排便情况,可以帮助你及时发现问题。